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

《金錢不能讓人愛你》

「某種程度上,金錢能讓你置身比較有趣的環境。但它不能讓更多人愛你,或是增進你的健康。」

這是美國股神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的一句名言。巴菲特的財富,在全世界排行榜上,一直踞第二或第三位。去年六月,他承諾將他的資產捐獻給慈善機構,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交給蓋茨夫婦基金會運作。他是想讓更多人愛他嗎?從他以上這段話來看,並非如此。他只是想表現出他愛更多的人。

金錢不能讓人愛你。事實上,金錢甚至不能讓一個人愛你。建築在金錢關係上的愛情,不是真正的愛情。在許多情況下,用金錢來購買一個人的愛,甚至會使他(她)更恨你。已有許多例子說明,富有的父母不斷無限度地給子女花錢,最終是害了子女,到子女受害以後,說不定反過來會憎恨父母,或嫌父母給他的還不夠多,或悟到父母以溺愛誤了他的人生。

金錢若用得適當,可能略為增進一個人的健康。但多數富有的人都用得不適當,神童輝、巴麗絲.希爾頓(Paris Hilton)都是例子。奢華的生活不但不能增進健康,甚至有損健康。

因此,有了錢之後,正如有了權力之後,真是要比沒有錢的人更為警惕。金錢的濫用隨時可以播下仇恨,也容易摧毀自己的健康。西方的富豪,常常樂於向慈善機構捐獻,正是出於對金錢本質的深刻理解。

魯迅說過,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,一到有了錢,容易變成兩種情況:一種是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,便是人道主義;一種是甚麼都是自己掙來的,從前的境遇使他覺甚麼都是冷酷,便流為極端個人主義。


參考 : 2007年7月23日 香港經濟日報 – 寫意 作者 : 李怡

《英明決定必有反對聲音》

「英明領導作出重要的決策決定,一定要有引發反對的聲音。沒有反對聲音的決定必然是錯誤的決定。」

這是被公認為「現代管理學之父」的經濟學家彼得.杜拉克(Peter F. Drucker)的一句名言。
既是英明領導的決定,為甚麼又會有反對聲音呢?有反對聲音,不是意味著決策不夠英明嗎?
錯了。正是因為英明,才會有反對聲音。因為人心之不同,各如其面。每一個人如果都可以獨立思考的話,就一定會有個人獨有的而非服從於領導人的看法。獨有的看法不僅只是對英明決策的補充,而且應該包含對英明決策的反對意見。吸納了反對意見而作出的決策,才是真正的英明決策。只有領導人一個人想出來的決策,若沒有反對聲音,那麼不管領導人多麼英明,也是錯誤的決策。

英明領導者,在長期英明決策中形成了愈來愈多的威信。在這種情形下,他所作出的決策,反對聲音會愈來愈少。如果是舉行會議,那麼有崇高威望的領導人出席,他說的任何話都不會有人反對。這等於是扼殺了其他與會者的思維。眾人的大腦都不起作用,只有一個人的大腦才起作用。這樣作出的決策,通常都是錯誤的決策。
鄧小平曾經針對毛澤東的獨斷,說舉行會議最可怕的是「鴉雀無聲。所說的,正是杜克拉所指的

「沒有反對聲音的決定」然而,在一個專權體制中,「鴉雀無聲」似乎是無法擺脫的宿命。


參考 : 2007年7月27日 香港經濟日報 – 寫意 作者 : 李怡

《為誰辛苦為誰忙》

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,香港要將中小事務所辦成真正的大所,而非表面上大內裡卻分開多個獨立核算個體的商務中心式事務所,難度很大。
首先是投資與回報不相稱。一般其他生意,不管辦廠還是做酒樓,生意好,增加投資,生意具規模,利潤增加,股東的投資回報自然增加,而且是跳躍式的增加。但會計師事務所生意好,除了要增投資金外,更重要的是要增聘人手,其中相當部份還是專業人員。
大家都爭聘能幹的人才,他們初時可以僱員身份受聘,但不太久便要轉為合夥人,否則便留不住。而這些新合夥人不少是受僱出身,要他們一下子拿出資金入股,有一定難度。故一般會由事務所出面擔保,協助他們到銀行借錢入股;或乾脆將他們的股本作暫時掛帳處理,日後分幾年從他們分得的利潤中扣還給公司。因此,事務所規模壯大,原先合夥人個人分得的利潤,即使增加,往往不是很理想。
此外,規模大,人多後,如果管理及監控制度跟不上,工作質量出現參差,專業風險便增加。隨著人多了而帶來的人事和辦公室政治煩惱,更不用說了。故此,原先合夥人的工作量和壓力會增加不少。
另外,在公司發展期間,他們努力耕耘、投入金錢、精力與時間,甚至為了長遠發展而犧牲期間的個人收入和生活質素,到公司大了而自己亦年屆退休時,能否將這些年來的耕耘成退休保障,也可能有疑問。
他們很自然地會問︰「為甚麼要這樣辛苦煩惱,值得嗎?」

參考 : 2007年7月27日 香港經濟日報 – 寫意 作者 : 陳茂波

《誰是企業家 ?》

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.聖吉以《第五項修煉》成名 ; 南懷瑾 – 國學大師

最近有一書《南懷瑾與彼得.聖吉》記錄 : 究竟一個西方管理學大師為何修習禪宗?為何對中國文化推祟備至?書中一節南老師講「誰是企業家」,如晨鐘暮鼓。

「企業這個定義,以中文來講,做一件事,做一個工作,前途有無限的希望,對社會是有貢獻的,而且是永久的,不是做了幾十年就沒有了,是一代一代相傳,那個才叫企業。現在沒有這個企業的觀點,只要開個公司,做個生意,怎麼去賺錢,就叫做企業,根本就是錯誤‧」
「在抗戰以前,中國還有些企業家,他做一件事情,做個生意,希望是永恆的下去,那個是企業。」
「中國以前做企業的,是三批資本。譬言辦個工廠是十億,我準備三十億,這個工廠辦起來以後,準備永遠做下去,也許做個五十年、一百年兩百年不一定,這是十億資本了。還有十億放在裡頭,工廠的貨品出去了,不是馬上收回的,要貼周轉金,所以也要十億。還有十億是準備金,萬一中間有起落,有失敗有甚麼,還有個備用,這個才是做企業。」
「現在人做企業的,有個一萬塊錢,他說有一百萬,然後向朋友借錢,最後是騙銀行的錢,借來不還,滾下去,滾得滾大愈好。」
「企業都談管理,最重要的是老闆本身思想、人品、行為先要管理起來。一個老闆就是領袖,領袖要有領袖的修養,還有他的企業觀念等,現在沒有一個稱得上是領袖的,而且多半是沒有自我管理,所以我也看不起,也看不起現在的碩士博士,我說你們讀博士幹甚麼?讀出來給那個『不是』的用,那個甚麼都不是的人,老子有錢,可以請一千個博士。」

一個東方文化行者,如何引導人們在科學領域實證?此書有提綱契領的介紹。

參考 : 2006年12月2日 香港經濟日報 – 世事 ; 作者 : 方思捷

《婚姻的危機》

根據婚姻輔導專家研究所得,不同時期的家庭生活循環中,會出現不同的婚姻破口:如新婚時期是某方因害怕婚姻帶來的委身而出現「縮沙」的危機;
太太懷孕時丈夫因被忽略而外出找慰藉的危機;
孩子上學時期太太把全副精神放在照顧孩子而忽略丈夫的危機;
孩子長大成人振翅高飛,夫妻面對空巢與重尋青春的危機等。

嚴格來說,每一個不同的婚姻階段,都有其獨特的危機要面對。夫妻間絕不能以「想當然」白頭到老來等閒視之。而坦然面對婚姻關係的危機,除了對症預防外,重建夫妻的恩愛關係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

練習一: 香港虛擬書櫃

香港經濟日報 – 國是港事 2007年6月27日
五分鐘聽一席話 記者 : 黃雅麗

香港虛擬書櫃 打動全球書蟲
專訪 : 宋漢生 (aNobii.com創辦人)

關於aNobii.com
aNobii 是一個網上「書櫃」。用家只須鍵入一本書的碼,即可把有關該書的一切,存入其「書櫃」。除他本人可藉此構建自己看書的紀錄外,別人也可透過其書櫃,了解彼此有沒有共同嗜好、交換閱讀心得。
這個由香港人創辦的網站,推出僅一年,登入的書本已超過100萬冊、擁有8個不同語言版本。每天都有來自全球的博客(blogger)在談論它。

創業 : 序
比爾‧蓋茨 (Bill Gates) 成立微軟時,只有20歲,當時他還未從哈佛大學畢業。
史提夫‧喬布(Steve Jobs) 搞蘋果時,21歲;在蘋果被攆走時,才30歲。
「中國互聯網之父」、被指有機會成為「亞洲蓋茨」的亞里巴巴創辦人馬雲,原是個教師,決心創業時才31歲。
和前輩相似,宋漢生開始經營aNobii時,才不過27歲‧
但年輕不是創業家們的共通點。
共通點是當他們發現一個市場上還未有答案的難題時,創業似乎是唯一的出路;只是,那並非坦途。
宋漢生引述喬布斯的話說,凡豁出去創業的人都是瘋子 (insane),因為過程辛苦得旁人無法了解,「搞start-up 沒有甚麼是注定的,唯一注定的是失敗。」
明知將遭挫折仍勇往直前,只因路雖然崎嶇,但創造帶來的滿足感,甘甜無比。

創業第一章 : 專注
許多人問過創辦人宋漢生,為甚麼不把aNobii 這個平台擴大,因為許多愛書的人同樣愛電影和音樂。何況,看一本書少說也要花三五天,但看一套電影無論如何只需要兩個小時、聽一首歌更不用花5分鐘,這樣用家使用aNobii 的時間必定多了,其網上流量也可大大增加。擁有60多萬用家的內地網站「豆瓣」(douban.com),用的正是這種模式。
可是宋漢生不以為然 : 「為aNobii 加入音樂與電影的功能,技術上完全可行,如果我們願意,很快就可以辨到。但我寧可保持這個『書櫃』的身份久一點,穩佔一個獨立的位置再說。」
專注也是他對自己的要求。全身投入aNobii前,宋漢生是一份刊物的全職寫手,其工作是每周提交4篇專欄文章,和每天開半小時會,其餘時間上司從不過問他在幹甚麼。盡管如此,他寧可丟掉穩定的收入,也要辭去工作,專注於aNobii 的經營。這令其前上司大惑不解 : 到底他還想要多大的自由度 ?

創業第二章 : 簡化
宋漢生問自己最多的一個問題是 : 這是不是非做不可 ? 如果一定要做,最簡單的方法是甚麼 ?
aNobii 的介面是宋漢生自己設計的,感覺非常簡潔。他自稱不是設計師,故華而不實的枝節,能砍就砍 : 「我不懂顏色的配搭,盡量用白色便萬無一失;既然Google 的超連結也是藍色的,我為甚麼要弄紅色的出來?」
前文提到aNobii以ISBN碼作書本的主要輸入方法,對用家來說甚省時方便。宋漢生坦言:「這不是最好的方法:這根本是唯一的方法。」撰寫aNobii的程式也很簡單,技術上一點也不複雜。
黎智英搞成衣連鎖店Giordano時,面對擁哈佛工管碩士的競爭對手(田北辰),他自己的學歷不高,又無家世,於是想出一個法子:把旗下品牌的款式減至原來的六分之一,又簡化公司運作。其理念是:我的經營模式比你簡單六倍,只要我不比你笨六倍,豈會沒有羸的機會?

創業第三章 : 放下
「語言是第一障礙。」宋漢生本人愛看書,所以他很清楚,網上書櫃的用家必然要用自己熟悉的語言,才會快樂。
從一開始,他就沒有把aNobii局限於中英文版本。aNobii推出不過年餘,但已完成8個不同的語言版本,另有13個正在創造中,全球登入的書本超過100萬冊。他是怎樣做到的?
答案︰他從不自己做。
他利用EditGrid (一個網上試算表)輸入aNobii英語版本裡的所有詞匯,只要aNobii的用家把其中50%的文字翻譯成另一種語言,aNobii就會啟動該版本。其意大利文版本,從第一個字被翻譯出來,到啟動一個全新的版本,只用了48小時。目前,aNobii已擁有日語、德語等8個版本,而俄文、法文等13個版本,仍在全球aNobii用家的努力中。
「既然EditGrid為這個麻煩的問題發明了如此優雅(elegant)的解決方法,我何苦還要自己弄?」宋漢生反問。
aNobii除了宋漢生外,還有一位主責撰寫程式的靈魂人物。可是這位主要程式員,基本上不必回公司,而兩人一個月也未必見上一面。宋漢生坦言完全不知道有關這位拍檔的一切---家裡有甚麼人、年紀多大、興趣是甚麼---而在對方提出因交通不便而不想回辦公室上班時,他也沒吭過聲,只要對方「有貨交」就可以了。

結語 : 三本書
在美國密芝根大學主修經濟與政治的宋漢生,自01年畢業後,只幹過一份「長工」。從04到推出aNobii的06年間,他主要的工作和投資,是買書和看書。用他自己的說法,是「從amazon.com那裡,『一紮一紮』書那樣訂回來看。」
愛看書的創業家並不常見。宋漢生向有心利用互聯網創業的後來者,推薦3本參考書 :
1. 《Growing a Business》, by Paul Hawken
「作者以過來人的身份談有關創業的一切,包括如何請人、怎樣處理租務問題等,其意見很實在,適合小本經營的創業者。」
2. 《Hackers & Painters》, by Paul Graham
「生意成功又懂寫字的人不多。作者曾創業,後來把公司賣了給雅虎,其思路清晰,有助讀者撥開雲霧。」
3. 《創業》,黎智英著
「在香港創業,怎麼可以不看黎智英的文章?」
詳細的書評,可瀏覽宋漢生的「書櫃」: http://www.anobii.com/people/gregsung/
(香港start up系列:之二)